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昆明:守好蓝天碧水净土 绽放生物多样之美
“十三五”时期,是昆明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昆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以滇池保护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城乡绿化美化、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各项工作,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成为昆明最靓丽的名片。昆明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宜居城市”等称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得到持续巩固,“中国春城”的品牌进一步擦亮。
滇池水质明显好转
昆明始终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一把手”工程、“上截中疏下泄”等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滇池治理规划项目投资107.19亿元,省考以上25个地表水断面达标率从2015年的80%提升至100%,入选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创新实施河道生态补偿机制,“一湖一策”“一河一策”推进阳宗海、金沙江、牛栏江等湖泊、河道综合治理。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研究提出“四个治滇”工作思路,探索形成“六个转变”工作路径,推动滇池保护治理从过去以单一的工程治理模式为主向综合治理转变,滇池全湖水质由劣Ⅴ类上升为Ⅳ类、达到了近30年最好水平。
湖滨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鸟类从2012年的96种增加到139种,植物从2010年的238种增加到303种,消失多年的海菜花等水生植物,以及金线鲃、滇池银白鱼等土著鱼类重新出现,濒临灭绝的国家珍稀鸟类彩鹮和白眉鸭、消失30多年的野生鸬鹚再现滇池,环滇池湿地获得了“中国最美湿地”称号。建成草海片区生态湿地2442亩,提升滇池外海湿地3656亩,滇池湖滨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
2020年,滇池主要污染物指标大幅下降,与2015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下降36.7%、总氮下降26.2%、总磷下降44.6%。建成草海片区生态湿地2442亩,提升滇池外海湿地3656亩,滇池湖滨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
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五年来,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6.7%,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加速步入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绿色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实施重点行业节能工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科学控制碳排放总量。
主城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2020年达到100%,长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5名,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是2013年执行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
通过立法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权威性、强制性、可操作性、及时颁布《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印发实施了《2020年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昆明市环境空气质量提升保障及臭氧防控工作方案》《关于规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的通告》及《昆明市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文件,着重解决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臭氧为主要污染物的大气污染问题。通过划定高污染燃料、机动车、非机动车的使用区域,减少了大气面源污染。统一重污染预警分级标准,有利于更好地做好应急响应工作,组织开展春夏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着重抓好火电厂超低排放。
强化土壤污染防治
完成495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现场调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并逐年更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扎实推进生态创建和生态保护修复,全面关停72个滇池流域及西山等重点区域内的采矿采石点,完成生态治理修复11291.29亩,占采损总面积的112.52%。全面完成滇池流域“五采区”植被修复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91平方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559.15公顷,累计完成营造林317.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48.36%提高到52.62%。
全市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森林蓄积量为6057万立方米,森林面积为16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62%。与之前相比,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分别增长1.2个百分点、157万立方米。全市湿地面积为62403.27公顷。
全市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监管、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典型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示范。强化“土十条”实施调度管理,完成495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基本信息调查,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及重金属污染治理攻坚战。
加快推进东川区10个重金属项目建设工作,全面完成1680个地下加油灌防渗、9家工业固废堆存场所及“清废行动”18个问题点位的整治改造。(记者 龙丹)
百度搜索昆明:守好蓝天碧水净土 绽放生物多样之美,有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