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看中国)地球比以前更绿归功于中国和印度绿化面积增加
作者:马璠荣(Francesco Maringiò),意大利新丝路促进会会长
编译:白旸
几年前,我站在中国一卷山水画前,画中山峦叠嶂,流水迢迢,一位阿根廷汉学家引导我思考中国传统美术与西方绘画技法的不同之处:山水是主体,人以最小的比例跃然纸上,沉浸于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中,相得益彰,正象征了人与自然间的相互融合。不管是中国的具象艺术,还是中国哲学本身,都努力寻求着这种平衡。
诚然,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发展的不平衡,也激发了人们想要恢复人类发展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间和谐共生的需求。以实现这一需求为出发点,中国领导层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并于2012年写入中共党章,2018年写入宪法。
美国宇航局基于卫星观测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地球比20年前更绿,这要归功于中国和印度绿化面积的增加。对于印度来说,主要是因为增加了农业用地面积,而在中国,这种变化恰恰是因为大面积造林的结果。绿化面积增加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最终还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因为这些绿化带为丰富的动植物提供了重要的自然栖息地。2016-2020年,中央政府分别投入783亿、974亿、285亿和206亿用于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以及整治农村地区环境。2020年,中国正式启动绿色发展基金,最大限度融资以支持经济转型,巩固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的成绩。除此之外,中国还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推迟一年,计划于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在中国昆明举行。
昆明是中国西南省份云南的首府,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种和特殊的生态系统。当地政府重视生态保护,制定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旨在应对因人类活动造成的资源开发和环境条件变化所带来的威胁。
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还将批准“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是未来十年全球性行动计划,其中还包括制定中期(2030年)和长期(205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以阻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的境况。
正如武汉大学环境法所所长秦天宝教授介绍的,中国日益关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为开端的第一个十年(1992-2002),这十年对中国来说是以经济快速发展为标志的时期,期间制定的法律法规体现了联合国所定义的可持续发展要义。在接下来的十年里(2002-2012),中国取得了重要的国际地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承担了更多的全球环境治理责任,并通过修订法律法规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中国已经转变为积极的贡献者,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标志着“中国在绿色发展道路上有了新起点”。
我们不要忘记,这些进程是在中国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取得的,而经济发展对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必不可少。
中国通过从国家层面制定政策、提出愿景,地方政府积极推行保护政策的方式应对三重挑战——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面临的挑战是要为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全球治理制定指导纲领,该纲领不仅要尊重各国的不同发展情况,还要同时制定可供各个国家战略实现的全球目标。这关系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必须要在其中找到恰当的平衡。
百度搜索(看中国)地球比以前更绿归功于中国和印度绿化面积增加,有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