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沙尘中逆行的植树人
近日,记者一行乘车驶下京藏高速红寺堡北出口,入城路上可以看到一棵棵樟子松、金叶榆,沿途皆绿,都是今春新栽下的树。
“这里是红寺堡的北大门,一定要绿化好,到夏天种上花草就更漂亮了。”3月以来,红寺堡区北海林场场长张永明带领110多名工人植树,他们要赶在4月20日前新植4000亩、补植6000亩,共计30万棵树。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后,张永明除了带头学党史材料,还常讲红寺堡当地的奋斗发展史鼓舞大伙儿:“1999年刚开发红寺堡时,很难看到一棵树,风吹沙石走。当时条件那么艰苦,我们栽的每一棵树,现在全长起来了。”这些奋斗史,总能激发出大伙儿更强的干劲。
前不久袭来的沙尘暴一度遮天蔽日,呛人口鼻,许多人待在室内不愿出门。然而,红寺堡植树人却没有一个请假,他们戴着口罩到野外种树,在沙尘中,3米开外什么也看不见。早上啃的是饼子,中午吃的是盒饭,在路边及山上放线、挖坑、植树、浇水。等回到家,他们摘下口罩,里面覆着一层黄土。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红寺堡区公职人员、附近驻军纷纷义务植树,帮这些职业植树人大大加快了绿化进度。
不过,比起赶进度,植树人更看重的是成活率。张永明指着沿途一棵棵新栽苗木,提醒记者它们被“五花大绑”:纤细的树干被3根麻绳绑住,绳子另一端被钉入周边土内,呈三脚架状。这是出于防风需要,以牵引方式让新栽苗木牢牢扎住。
相对于红寺堡“北大门”的路边绿化,红寺堡工业园区北侧的荒山绿化难度更大,那儿没有可供人车行走的道路,就临时建了一条林业生产道路,用砂石简单铺成,车行其上非常颠簸。
在这片荒山上,这些植树人要打造1800亩生态经济林。山坡上,赵国兵带着七八名工人,开着轰隆作响的打坑机挖树坑。“这里土质复杂得很,有胶泥土、砂石土……遇到硬邦邦的胶泥土,机器几分钟才能打一个树坑。”赵国兵跳下机车,和记者攀谈起来,“有时候坡太陡上不去,还要倒着开车打树坑”。
每天天不亮,赵国兵和工友们就要起床,开着2辆皮卡车上山,然后换乘打坑机施工,一直要忙到下午6时,一辆车一天要用掉50多公升汽油。
挖坑栽上树后,就要迅速浇上水,用植树人的专业术语来说,“定根水”一定要跟得上。“栽树后马上浇水,让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就不漏气了,把根给‘定住’了,因此得名‘定根水’。”张永明介绍。
树栽到哪里,水就通到哪里。在这片荒山上,红寺堡人建设了高位蓄水池,利用扬水泵站三级扬水,为新栽苗木送上“定根水”,有的用铺好的滴灌带输水,没铺上滴灌带的就开水车一棵棵浇水……
张永明说,红寺堡土质差、降水少,绿化难度很大,但通过植树人的持续不断努力,近年来植树成活率都在85%以上,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10.38%,为打造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提供了坚实生态保障。(记者 杜晓星)
百度搜索沙尘中逆行的植树人,有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