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崇信:绿色筑底绘新图

2021-01-15 11:40:09核桃苗网

崇信:绿色筑底绘新图

   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日前揭晓,崇信县榜上有名。近年来,崇信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生态优势,铁腕治理环境问题,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生态与经济“琴瑟和鸣”,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山青水碧画卷舒

近年来,崇信县掀起一场场植树“大会战”,让昔日的瘠坡荒地披上绿色盛装。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朱琳介绍,县里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每年完成造林绿化3.6万亩。

“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的瑰宝,是活着的文物。”崇信县林草局局长张继珍说道。在崇信,隐于深山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树名木多达193棵。每逢看见参天入云或枝繁叶茂的前朝古树,人们不禁感叹这座城市历史底蕴的沧桑厚重。

为了让古树名木“青春永驻”,县里严格落实“一树一人,专树专管”措施,为每一棵古树名木建档挂牌,因树施策制定保护复壮办法,让有“户口”的古树名木续写更多光阴里的故事。

与此同时,崇信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倒逼企业管理提档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打造新型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向经济增长持续提供“绿色动能”。

说起近几年环境变化,新窑镇周寨村村民朱有生感触颇深。“黑河水变清,行道树上无煤尘,以前‘灰头土脸’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全县建成绿色通道258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6.02%,一幅“满城公园满城花,一城山水半城香”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

生态产业“春”满园

这几天,黄寨镇北沟村苹果种植户张长学忙得不可开交,工人们将一筐筐红彤彤的富士苹果搬运上车,运销外地。

“12亩丰产园2020年收益在10万元以上。”张长学笑着说,再过两年,28亩幼园将迎来盛果期。小小的苹果树,为老百姓带来了“金山银山”,也造就了“绿水青山”。

依托环境优势,崇信县积极争取实施生态扶贫项目,让绿色福祉惠及更多群众。

甘肃建投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崇信项目负责人张文军介绍,在黄寨镇甘庄村实施的生态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整地修路、滴灌、格架建设等工作,今年还将在锦屏镇实施1000亩生态林建设工程。

沿着平坦干净的村道进入锦屏镇平头沟村,一排排修葺一新的窑洞院落里,数百只“萌牛”在围栏内悠然信步。

“窑洞养牛好处多,牛疾病少,坐膘快,产犊成活率很高。”锦屏镇平头沟村养殖户朱海萍说。2017年,在锦屏镇政府的支持下,朱海萍利用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购买基础母牛10头,在她的精心喂养下,牛群规模不断扩大,当年年底她家就摘掉了“穷帽”。如今牛群规模已扩大至130头,年收入预计在30万元左右。

崇信县坚持生态优先,在保留村落原有风貌和特色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生态牛、致富牛。“窑洞养牛盘活了闲置资源,节约了养殖成本,是条致富的好路子。”锦屏镇副镇长文涛介绍说。

如今,全县已建成姚洼—平头沟、凉水泉—高年等5个窑洞生态养牛示范带,累计改造废弃窑洞821孔,饲养红牛3430头,带动982户贫困户依托养牛脱贫致富。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村子变漂亮了,游客越来越多,节假日根本忙不过来。”以前搞运输、跑出租的梁坡村村民梁忠宝看准机会办起了农家乐。“家门口吃‘风景饭’,省时省力,一年下来毛收入在20万元左右。”梁忠宝笑着说。

锦屏镇梁坡村坐落于凤翥山下,毗邻风景秀丽的龙泉寺大景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村“两委”持续整治乡村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吃上了农家饭,也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2020年,崇信县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真金白银倾力支持,催生梁坡水街夜市经济“火”起来。“村里现在有6户农家乐,2020年招商引进商户46户。”梁坡村党支部书记梁拉宝说,下一步还将建办特色民宿,让游客游得开心,住得舒心。

“冬季这里的柴火鸡生意特别火。”在“绿源美”家庭农场务工的西刘村贫困户姚红梅说。去年,她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劳动力技能培训,掌握了烹饪技术,每月有2800元收入。

如今,崇信县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24个,乡村旅游业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通讯员 赵富生)


百度搜索崇信:绿色筑底绘新图,有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