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河北滦南县李营村: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栽花、种草、植树,万棵树木、万平花草把村庄渲染成绿色,织成一幅美好画面:三季鲜花盛开,四季绿色葱茏,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这是全国文明村、全国卫生村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李营村的景象。
上世纪80年代,“四难三少”是李营村的真实写照:支部是摆设,作用发挥难;赚钱无门路,群众致富难;集体实力弱,花钱办事难;管理没章法,村庄治理难。村民收入少,过好日子的少,邻里团结的少。这种状况制约着村庄发展,阻碍着乡村振兴。那时候的李营村,私搭乱建,污水横流,治安乱,民风差,是远近闻名的穷村、乱村。
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直接决定着乡村治理成效。1987年,李志刚接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全村群众开展扎实有效的乡村治理。李营村党支部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李志刚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只有村集体经济足够强大,才能为村子干实事、为集体办公益、为群众谋福祉。否则,乡村治理就没有底气、缺少根基。”李志刚说。
刀刃向内,自设紧箍咒。村党支部向村民公开了两委班子“约法五章”:送礼不要、吃请不到、办事讲公道、待客自己掏腰包、亲戚朋友不许沾光。村庄建设中,党员带头、群众出义务工已成常态:2000年安装管灌节省资金1万元,2008年新民居加装红顶节省资金12万元,2012年建人工湖节省资金125万元……几十年来,累计出义务工达10万多个,节省资金五六百万元。2018年村里建农村党员培训基地,党员干部连续70多天出工出劳,提前了工期并节省了开支,被群众称为“老虎队”。
产业升级,调整结构拔穷根。村里接连完成拱棚蔬菜、冷棚蔬菜、中棚蔬菜、温室棚菜、猪沼菜一体化生态棚菜和现代农业示范园跨越升级。如今村里已启动第八次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到6万多元。
李营村是典型的棚菜种植区,一家一户独立经营,水电自己解决,道路自己铺设,导致成本高且极为不便。村两委决定,集体出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水、电、路通到蔬菜大棚,统一管理,优化服务。硬化路面进地头,基础设施进大棚,村民开着汽车种菜,拧开龙头浇水,既解放了劳动力又释放了活力,在李营村“快乐农业”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创新路径。传统种植方法、家庭经营模式造成土地升值潜力越来越小,而棚菜种植区土地流转困难,难以实现规模经营。李营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对全村土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在不改变承包经营关系前提下,绕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经营,提升了农业效益。
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李营人发现观赏林替代经济林、栽小树卖大树滚动发展的商机,便整合村内零散边角地建成高档绿化苗木基地,流转邻村闲散土地栽植高档绿化苗木,村中废弃的育苗室转为经营鲜花绿植,让闲散土地升值,给集体经济“造血”。把简单的栽树、卖树过程,循环成滚雪球式发展的“绿色银行”。现在,李营村拥有500亩高档绿化苗木培育基地,仅此一项村里每年收入几十万元,?出了一条通过内涵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成功路径,筑牢了乡村治理的“压舱石”。
百度搜索河北滦南县李营村:夯实乡村治理根基,有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