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最难修的沙漠公路:在流沙中修路446公里,绿化带宽达78米
在年均降雨几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多毫米的沙漠里修路,会不会被笑是“痴人说梦”?现实中就有这么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国人在1000公里长、400公里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中,修出一条566公里长的公路。
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在全球也就排名第十位,但流沙面积却高居世界第一,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更恐怖的是地处欧亚大陆中心点,四面被高山环绕,因此气候复杂多变、沙丘高度不一,属于典型的盆地沙漠气候。
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两大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其一是沙面最高温可达80℃,而冬季夜晚最低温度却在-20℃以下,常年温差40℃以上。第二是环流季风极强,强飓风会把沙尘吹到4000米高空,导致沙漠在过去千年中向南移动百公里。
所以,在这样的极地沙漠中修建公路,欧美国家纷纷认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就算勉强修了公路用不了多久也会被流沙淹没,更何况极端期的蒸发量是降雨量的数百倍之多。也因此被上个世纪70年代的各国专家列为国际性难题。
但中国人并没有把这个难题放在眼里,贯穿宁夏的包兰铁路曾经也被外国专家预测“不出30年就会被沙漠覆盖”,如今却持续在沙漠中运转60年,靠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大智慧,还有背后无数治沙人的默默付出。
《联合国防沙公约》曾认定中国人修建的“绿色长城”足以应对沙漠侵蚀,还把中国人独创的草方格、低盖度治沙等技术比喻为“中国魔方”。虽说塔克拉玛干修路更困难,但人们又发明了先种草坑再切割方格的办法。
在沙漠中挖坑种草,如果不是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面前,相信很多人都不信。但治沙人把麦草、稻草和芦苇等硬扎在沙丘中,楞是种出了一窝窝的抗旱植物。这些植物起到了固沙作用的同时,也为公路提供了最佳绿化带。
都说修路先铺砂石,但沙漠中要修路就必须先固沙。草方格就是中国治沙人多年总结出来的绝招之一,能使沙面在短时间内被固定并截留水分,只需连续加固3-4年即可种植固沙植物,最终达到让沙丘“无法动弹”的效果。
这些都是中国老一辈治沙人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换来的,甚至连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形状都试了一遍,最终才确认长宽各1米、10-20厘米高的方格效果最好。当然,固定后还要绑上尼龙网,植物幼苗才不至于被高温沙子覆盖。
当沙坑中的草本植物成活并适应环境后,才会被移植到公路两边栽种,为什么不直接在公路边栽种?主要原因是幼苗难以在高温及缺水环境中存活,因此成活率并不高,只能经过适应后再移植。然而,这还不是最终步骤。
当草皮能锁住水分时才开始种植胡杨、白桦等耐旱树种,最终达到防止沙漠侵蚀、保护公路的目的。就这样,中国人成功建成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全长522公里中有446公里都位于流动沙丘区域内,路面宽10米,绿化带却有78米宽。
所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被誉为是世界上最难修的公路,足以称之为是征服“死亡之地”的世纪工程。根据国家公路局的数据显示,这条沙漠公路共汇聚了17个科研单位的180多名专家,才最终攻克困扰人类的治沙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沙漠公路的维护成本十分高昂,尤其是绿化带的滴灌管线维护。为此,整条公路被分为108个井站,共有108对治沙人夫妻驻守。他们每天在温差大、日照强的沙漠中徒步维护管道和植被,才最终确保公路畅通。
百度搜索最难修的沙漠公路:在流沙中修路446公里,绿化带宽达78米,有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