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绿染风沙源

2020-07-10 14:44:33核桃苗网

绿染风沙源

密云水库葱茏环抱。记者 潘之望摄

天色一点点晦暗下去,太阳被遮蔽得看不见一点儿轮廓,天空被染成了奇怪的浑黄色。虽然还没有起风,但来自内蒙古高原的巨量沙尘已经集结在北京上空,路上行人有的掩住口鼻,有的用纱巾蒙住了头……

  这是20年前北京一个春日的情景。

  沙尘暴,对于新生代00后而言,已是相当陌生的字眼儿。但对于老北京人,那是不可磨灭的记忆。

  今年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第20个年头。2000年华北地区连续发生的沙尘和沙尘暴天气,催生了这项持续20年的国家级生态工程。纳入该工程的有内蒙古、北京、河北、天津、山西等多个省市区。工程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移民等治理措施,防风治沙,保障首都生态安全,改善华北地区整体的生态环境。

  这项工程在北京于2000年试点,2001年正式启动。通过实施一期、二期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在山区完成造林营林854万亩。全市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8.8%,比2000年增加19个百分点。今年将继续实施荒山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40.1万亩。

  华北地区各省市区联动,“风沙紧逼北京城”的日子渐行渐远。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北丰宁等昔日京津风沙源头,通过植树种草,盖上了一层生态绿毯。北京在20年的风沙源治理中,厚植了山区生态屏障,缚住了本地“沙龙”,绿水青山画卷日益壮美多姿。

  向最后的荒山进军

  越野车沿着盘旋的山路,一路向海拔900米的山腰进发。淅淅沥沥的雨中,车窗外的苍翠山峦仿佛蒙上了一层缥缈的面纱。云朵在若隐若现的山头间流动。

  这天是7月3日,记者前往门头沟斋堂镇采访今年的荒山造林工程。“来得真不巧,正赶上下雨,山上都停工了。”开车的是斋堂林业站站长高文章,土生土长的斋堂人,操一口地道的“斋语”。

  下雨停工,高站长看起来不但不着急,反倒有几分喜气。“雨下得正是时候,山上种树,就怕缺水!”

  今年斋堂地区要实施造林9900亩,因为干旱少雨,绝大多数山区造林工程都在七八月份的雨季进行。前些年靠近公路的地块基本都种遍了,今年的种树地点多在远山、高山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以石多土少的贫瘠地块居多,造林和管护难度相当大。

  过了灵岳寺,再往前一段山路,就到了今年的一个造林地块。山腰上开挖了一个蓄水池,池中蓄积的水除了天上雨水,绝大部分是从9公里之外、山脚下的中水处理站拉来的。到了工地,再用泵扬到海拔更高的山头上,通过数千米长的管子,把水送到铁钎、风镐凿出的一个个树坑里。

  靠近马路边,新栽的1米多高的油松苗在雨中显得格外苍翠。但想再往山上走,可就难了。

  “平常爬坡都不容易,别说下雨了,滑得很。”高文章说,远山造林根本没有路,肉眼可见的一道道两脚宽的白印,都是工人们用脚踩出来的,用镰刀割出来的。

  没有路,树苗就无法靠车运到山上,基本上是工人们一棵棵背上去的。一棵带土砣的树苗有10多斤重,一趟背四五棵,就有六七十斤重。有的造林地距离公路有2公里远,工人们在陡峭的山坡上连走带爬,单程就得花一个半小时。

  今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北京市的1万亩荒山造林,基本上位于交通极为不便的高山、远山。“过去20年,山里好种树的地方基本种完了,现在就是向高山、远山进发,向最困难的地块进发。”市园林绿化局治沙办主任胡俊说。

  造林不易。但对于造林人来说,从灰到绿的山峦,日益丰富的自然生态就是最好的回馈。

  “过去北京人有一句老话:‘过了三家店,连家雀儿都是黑的’。都是那些年挖煤闹的。现在你看,山上全是绿的,好多树都是我们这一二十年种下的。”在带记者转山的路上,高文章不时指点着窗外,语气里充满自豪。

  进山途中,一只支棱着两只长耳朵的小野兔,在雨地里匆匆过马路,记者兴奋不已,高文章却是一副见怪不怪的表情。“狍子、野鸡、野兔、野羊、野猪、獾,我们进山老能看见。你瞅它稀奇,它也瞅你稀奇。”高站长笑着说,有不怕人的动物会停在马路上看着人出神。最逗的是傻狍子,跑两步就回头看看,好奇心重着呢!

  生态移民还绿大山

  风沙源治理是个系统工程,采取的诸项措施中有的是加法,有的是减法。荒山造林,毋庸置疑是保护山区生态的“加法”,而生态移民,则是保护山区生态的“减法”。

  距离记者探访的斋堂镇造林地块不远,是王家园村旧址。村庄早在20多年前就已搬迁下山,但老村的房屋一多半还保留着,有的只剩几堵残壁,有的连房带院矗立在荒芜的草地里。榆树、山桃等野生植被从四面八方包抄过来,老村正渐渐和大山融为一体。

  “生活在深山里,用水用电出行样样不方便,并且不可避免会对周围生态造成破坏。人出去了,山区植被自然而然就能恢复起来。”胡俊说。自2000年以来,北京市已有3.4万人通过享受生态移民政策,实现异地搬迁。人从分散的山区居住地走出来,把开垦的坡地还给大山,还给生态。

  斋堂镇法城村于2013年实施了险村搬迁。全村81户人家,有16户村民过去一直在山上散住,趁着险村搬迁全部住到山下。新村清一色的小楼房,四周还有高达五六米的挡水墙,可以保护村庄在汛期的安全。

  法城村党支部书记杨维广说,整村的搬迁改造集成运用了险村搬迁、生态移民等多项政策,村民自己也出一部分资金,最后盖好的房子从户型到质量,家家户户都挺满意。

  部门联动、政策集成,正是北京市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特点之一。“发改、林业、水务、农业等部门按照综合治理的理念实施联动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难点、堵点,形成资金、政策、技术管理等合力,基本解决了工程建设中资金投入标准低、治理措施单一、治理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为工程的可持续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胡俊表示。

  生态移民,耗资不菲。通过多项政策集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北京市共完成生态移民15030人,超额完成了一期工程国家下达的任务。二期计划实施生态移民、异地搬迁2.5万人,截至2019年已完成19049人。

  险村搬迁后的法城村村民,再也没人上山砍柴了。“几十年前,山上连荆条都给砍秃了。现在家家都有天然气,你让他去砍都不砍,不够累的。”杨维广说。

  随便敲开一户村民家,听说是来“看气儿”的,老两口热情地把记者迎进屋里。两位老人一位叫魏福元,一位叫刘正清。刘老太太打开厨房里的燃气灶,淡蓝色的火苗忽地蹿起,烘得手暖暖的。厨房的墙壁上挂着“气炉子”,还有管道连接的暖气片,客厅里的壁挂式暖气片更是显眼。“现在烧饭、洗澡、取暖都是用气儿,方便着呢。”

  两位老人住的是三层小楼,共计150平方米,“节假日儿子一家、女儿一家都回来住,全家人使劲儿用,一年烧气的钱大概六七千元,能接受,比烧柴烧煤干净不少。”老人说。

  而法城村的山场植被也一年比一年好,抬头看,几乎看不到一点儿裸露的山表,密密匝匝全是绿。这些年,村里还种了不少花草,再加上有穿村的水系,整体环境比城里的小区还好。

  重塑山川四季图景

  栽树、种草、封闭抚育,林业人的艰辛付出,染绿了一个个荒芜的山头,重塑了大山的四季图景。

  坐落在密云古北口镇的司马台长城,是京郊著名景点之一。如果您坐索道上长城,俯瞰脚下,是蜿蜒起伏的层层绿海。在翠绿山峦的映衬下,古老长城更显气势磅礴、奇峻壮丽。

  这份醉人的绿,三分靠天然,七分靠人力。

  “过去这些山都是秃的。现在的林子好多是我们20年前京津风沙源荒山爆破造林时栽下的,总面积超过1万亩。”密云区园林绿化局林业工作站站长周铁军,对当年的造林景象记忆犹新。

  那时候的施工条件相当艰苦,整个雨季工人们就吃住在山上。荒山秃岭,土层薄,石头多,树坑很多是工人用钎子在日头底下一点点儿凿出来的,树坑里添加的好土是一袋袋从山脚下背上去的。

  20年过去了,原先栽下的1米多高的油松苗、侧柏苗,渐渐长成了四五米高的大树。栽苗时稀稀落落的新绿,连接成片,掩盖了裸露的山体。大山,有了生气。

  101国道古北口北台村附近,2000年栽下的2万亩林子,如今也成了“独当一面”的绿色屏障。国道紧靠山体的一侧,沿途栽种了很多爬山虎,绿油油的藤蔓从山脚一直攀爬到十几米高的崖壁上,如此一来,裸露崖壁有了垂直绿化,山里的绿意更浓了。

  “夏天有夏天的景儿,秋天有秋天的景儿。”周铁军和同事们在向记者介绍造林成效时,都不由自主地说起大山里的四季,“春天,满山桃花、杏花,白的粉的,一片一片的。”“夏天哪儿都是绿,秋天黄栌、五角枫、爬山虎都变颜色了,到处都是红的、黄的,可美了。”“冬天山上灌木枯了,我们栽的针叶树还是绿的。一年四季山上都有绿的。”

  同样是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的荒山造林工程,111国道怀柔段沿线20年间变了模样。

  这条国道沿线曾经裸露山体多,树少绿少。通过持续20年的荒山造林,沿线种植了侧柏、油松、黄栌、五角枫、栾树、山杏、山桃、蒙古栎、栓皮栎等多个品种的树木,实现了春季有花、夏季有叶、秋季有红、冬季有绿,一年四季有景可观。各种旅游景点也孕育而生,不少地方成了市民骑行、登山的热门去处。

  在平谷,爆破造林为大山靓丽了容颜。

  平谷区爆破造林工程西起峪口镇西凡各庄村,东至金海湖镇上堡子村,北到大华山镇和镇罗营镇,南到东高村镇大旺务村,涉及全区11个乡镇。2000年至2019年,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67万亩,栽植侧柏、油松、黄栌、元宝枫、黄金槐、红叶椿等各类大规格苗木180多万株,栽植连翘、迎春、丁香等花灌木74.8万株。经过多年建设,平谷区主要前脸山已经形成“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植物、多色彩”的自然景观。

  风沙天气渐别京城

  持续20年的京津风沙源治理,最直观的效果一是绿多了,二是风沙天气大幅减少了。

  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显示:2013至2018年的6年间,工程区内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历史上五大风沙危害区土地沙化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浮尘天气明显减少,沙尘暴仅发生1次。

  全市的森林覆盖率,不用说,一年比一年高。市园林绿化局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8.8%,比2000年增加19个百分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工程区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量54.3吨/公顷,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率明显降低。

  工程区内的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治理后的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以上,密云水库水质更是连续十年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很多又重现山林,褐马鸡、黑鹳、灰鹤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工程区内“安居乐业”。平谷、延庆两个区还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昌平区结合工程,在S2线居庸关区域种下大片山桃、山杏,每年春季,一列列火车从花海中穿行而过,列车、春花和雄伟长城构成的绝美照片爆红网络,被网友称为“开往春天的列车”。


  令人惊叹的还有隐形的生态服务价值。

  据初步测算,通过实施各项治理措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区每年可产生生态服务价值约66.6亿元。主要包括:涵养水源生态服务价值8.2亿元,保育土壤生态服务价值16.5亿元,固碳释氧生态服务价值11.7亿元,积累营养物质生态服务价值0.8亿元,净化大气环境生态服务价值26.2亿元,生物多样性服务价值3.2亿元。

  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将于2022年结束。未来两年,本市山区将再实施劣质地造林2万亩。与一期工程以绿化山体为主不同,二期工程更注重提升森林质量;更注重巩固和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空气、固碳增汇等生态功能;更注重生物多样性的培育。

  渐次绿起来的大山,今后不仅要发挥生态功能、游憩功能,还要发挥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疗养功能,成为北京大都市的辽阔“后花园”。(记者 王海燕)


百度搜索绿染风沙源,有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