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南召县皇后乡:“短平快”项目成为群众脱贫“法宝”
“扶贫政策可好,好哩很”,“能干一天,就干一天,手不闲着,每天都很充实”,正在忙着给香菇袋穿孔的李春花随口而出。
李春花,现年66岁,家住河南省南召县皇后乡辛庄村水泉组。五年前,李春花丈夫邱金广(58岁)患有脑血管痉挛,成天头晕不行,好几次都无征兆摔倒,根本干不了活,李春花本人又患有高血压、腰间盘突出等多种慢性病,体弱多病,只能干一点轻便农活,而家中85岁的婆婆郑付梅(2018年去世)更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老年病,每年需住院三、四次,合作医疗报销后也得1-2万元开支,生活困境压得一家喘不过气儿、抬不起头,无力又无助。
“那时候可做难,一家人连吃药都没钱,成天找亲戚邻居借,想都想不起来有多少回”,李春花回想当年的事情,仍历历在目。
2015年底,借助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东风,考虑到李春花家的特殊困难,按程序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享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分子。
按照“因户施策,因人制宜”的原则,结对帮扶干部对李春花家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反复推敲和对接,最终选定了在家种植香菇项目,一是周期短,当年种当年见效;二是劳动强度小,家里都能种,便于照顾家人;三是技术简单易学,产品销路畅通,赚钱稳妥可靠。
定好了方向,选准了项目,说干就干,一干就必须干成。2016年春上,李春花张罗着买进锯末,又从南阳市西峡县双龙镇引进菌种,开始起步种植柞木袋料香菇3000袋,政府给予到户增收5000元。
为保证香菇种植一次成功,李春花参加了南召县农技部门在村里组织的香菇种植技术培训班,经乡村干部牵线,还与县里食用菌种植专家建立了“一对一”科技指导,亲自“手把手、一带一”传技术、教管理,精心护航,全程指导。到了秋季,李春花家第一年种香菇就净赚13000多元。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小试牛刀、初尝甜头的李春花从2017年起,逐年扩大香菇种植规模,从5000袋、8000袋、10000袋,到今年的12000袋,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2019年,在享受医疗扶贫、健康扶贫、农村低保等行业政策的基础上,李春花家人均纯收入超过了20000元,实现了高标准脱贫。如今,家里也有了积蓄,再也不用伸手借钱了。
“好好管理,一袋香菇能赚5块钱”,李春花经过几年的种植经验积累,算起经济账来头头是道。现在庄上种植香菇的越来越多,不时有人上门请教经验,李春花总是毫不保留全盘传授。“扶贫政策这么好,党的恩情这么大,咱给乡亲们指指路、传传经,没有啥舍不得哩”,李春花开明地说。
“党委、政府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利导的原则,支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辛夷、柞蚕、苗木花卉、林果、香菇等短平快致富项目,实现了走得稳、脱得实、能长远,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南召县皇后乡乡长徐帅彬说。
百度搜索南召县皇后乡:“短平快”项目成为群众脱贫“法宝”,有更多相关内容。